潛伏在黑暗裡,踽踽獨行。
這是我最近常做的事。
這個黑暗,不單是指黑夜,而是泛指許多不公開的地方,待膩了公共場所,總是需要一處可以靜心思考之處。
我甚至覺得為自己冠上一個 “踽踽獨行”的說法,可以讓自己感覺起來很優雅;至少,遺世獨立的感受並不是在人生的每一時刻都會發生。
我喜歡跟自己對話,用文字,有時則與寂寞對話,這份寂寞不是來自於沒人支持和瞭解,而是自己在從事的工作有些寂寞;或許該說,我做的事縱使明知在世界各地上,同樣有千萬人默默的耕耘,但放大來看,那些陌生的距離,會讓人感到寂寞。
縱使熟悉我的朋友、家人,完全知道我在做些什麼,但是因為他們各自忙著自己的人生和不同的計劃,然後在這份支持瞭解外,我也會顯得寂寞。
寂寞沒有不好,可以讓人更懂得在安靜的時刻裡看清自己,我一直企圖尋思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和步調,除了猛寫、狂寫之外,我還必須注意自己的文字究竟有沒有價值?
或者,符不符合商業市場的需求,於是,我試了又試、想了又想。
偶而,綠手指和大公子牽我一把,我在他們的話裡和臂彎中找到溫暖和體貼、諒解。感謝老天賜給我這兩個可愛的男生,加上可愛的小香、浩克,我生命中這四個重要的家人,真的給了我很多繼續人生的力量。
所以,我的獨行不是孤傲的,我會想像我們身在一座清幽美麗的沙灘上,柔和的浪輕拍上岸,沙礫襲捲著赤足,他們在前頭開心笑鬧散步,而我緩慢的迎著海水特殊的氣息,任風吹亂我的髮。
保持一段距離,某個孩子若發現什麼精采的事物,會興奮的回頭飛奔向我述說。
如果我想,我可以加快腳步,走上前握住綠手指的大手掌。
那寂寞和沈靜的一刻,就像個魅惑的氛圍,我迷戀沉醉其中。
對我而言,也許我其他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吧,我冷靜的看著某些朋友,當我發現我該出面說幾句話時,我會在黑暗中浮出;朋友需要我的時刻,我再說該說的話,在其餘時分錦上添花並不是我擅長的。
一向希望自己是溫暖的人,更甚於冷漠,但這與獨行並無所涉;倘若某些人總是享有不被瞭解的孤獨,我倒挺高興自己已經脫離這樣的處境,能被瞭解、被認同。
說來說去,即使在虛擬空間有再多的秘密基地,也不若真實世界的秘密基地有意思,不必擔心被窺看,也不必擔心誰錯解自己,更不用害怕誰在背地裡指著我的文字叫罵。
不用擔心是自己多慮,不用懷疑自己嚴重缺乏安全感,就是被高調的羞辱過,才想獨行在靜謐之處。
我的秘密基地很簡單,家庭主婦的狹長型廚房,自從前年底搬到新家,我們一直不太習慣新家的長型格局,整個動線、傢俱擺放都讓人要再三思量,又感無力;我唯獨喜歡新家的廚房。
背後是兩個上下放置的烤箱、綠手指製作的頂天碗盤高櫃、兩排懸掛鍋瓢器具的牆勾架子,還有兩排仿書架的置物層板。
面前則是窗邊的流理台、水槽、瓦斯爐,除了現成的設備,綠手指為我打造了我喜歡擺放用品的架子,符合我的身高和拿取習慣,還加設了一盞明亮的日光燈,一張小木梯讓我雙腿疲累時可以暫時休憩。
入夜時,孩子睡了,我會坐在流理台前,等待濕長髮自然乾燥,抽菸、看書、吃餅乾、喝咖啡,或是思考小說情節和文字、對白。
白天鍋爐匡啷、菜香撲鼻、刀砧戰鬥的場合,在夜晚成為安靜的場所,迎窗而望,一個小型陽台旁的空中花園,幽暗的飄浮著綠意。
很美麗的感覺。
我們的大樓在建築時,與隔壁大樓刻意留了1.5公尺的空間,綠手指利用這1.5公尺的距離,拆了鐵窗當底層,鋪上木板、架上不鏽鋼條支撐成一座花園平台。
偶而,樓下水溝的臭味在陰雨天會湧上來;清晨時分,微微的陽光灑在盆栽裡,映在灰泥牆上,一種很雅緻的景象。
我常感覺自己的人生像這扇窗外的風景,有些窘迫、狹窄、孤寂的立在兩座大樓間,沒人會特別注意到;平台上總是有生氣盎然的植物,朝朝向陽,偶有大雨淋濕了整排木板,直接淌流的、還有沿著葉片下墜的水珠,密密麻麻的堆滿。
太陽照映的光芒,總不是順利的直射而下,彎彎曲曲的被建築物遮掩住,但仍能接觸到光和熱;偶而,樓下的臭氣往上溢,偶而,樓上缺德的住戶將垃圾往下擲。
我的人生就這樣架設在這座花園平台上,時而讓人微笑,時而讓人哀泣,仍企圖讓自己的靈魂有質感。
前幾天看到一位格友的自我介紹裡,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常常批評、常常數落、常常嫌棄,骨子裡還是自戀。』
我笑了,我也是“骨子裡還是自戀”的一員,就像大多數人一樣,所以當我承受了一些非預期的評論時,不禁傷懷和自我質疑。
享受踽踽獨行,享受偶而為之的黑暗,或許……能讓自己更加清明透徹。
當自己還做不到無欲無求的時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