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o.218-46  

 

前幾天看到歌手彭佳慧離婚的新聞,各方鄉民撻伐,抨擊言論認為她後來出面說的話都是藉口。

歌手雖是公眾人物,但感情與婚姻狀況皆屬於私領域,不由旁人置喙,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也沒有資格評斷人家;因為每一段婚姻裡的每一幕、每一曲、每一個片段和每個故事,只有身在其中的那倆個人自己最清楚。

當然,我並非要議論別人的婚姻如何,讓我不解的其實是彭佳慧的做法。

以下是由閱讀新聞後所做的簡短敘述:

今年一月份,彭佳慧被媒體拍到與精壯男(臺灣媒體很喜歡用這種形容詞)街頭擁吻、舉止親密。當時媒體爆出她婚姻觸礁,但彭佳慧否認。

彭佳慧近日承認媒體沒說錯,在三月份時她已與丈夫簽字,12年的婚姻已經結束,『互相堅守著的是,我們是孩子的爸爸媽媽,所以我們一直住在一起,睡在不同的房間,一家人的生活沒變,只是在家人的感情裡,不會有愛情的成分。無論如何,兩人都會繼續為了孩子們努力

簡言之,當初未直接公開已離婚的事實有一部份原因是為了讓孩子仍有個溫馨家庭。

至於我寫的標題『何必讓婚姻變成謊言』指的並不是傳統的印象不愉快、已失去愛的夫妻,為粉飾太平、偽裝婚姻和諧,繼續自欺欺人的”對自己的謊言”;而是指到底基於何種原因,已經離婚的夫妻要對外撒謊”婚姻仍然存在”。

我可以想到的理由有幾個:

一是為了維繫家庭和諧,最主要瞞的是孩子,想讓孩子感覺仍然生活在愉快的、父母感情緊密的家庭裡。

二是因為公眾人物或是有知名度、有權勢的角色,想避免個人私生活被眾人公開討論、評議,尤其是以往曾被公認為恩愛夫妻,更擔心強烈的對比引來譏諷,而選擇隱匿不宣。(諸如若干年前藝人伊能靜曾寫過感動人心、深情對庾澄慶示愛的『生死遺言』,後續幾年卻被媒體捕捉到她利用在大陸拍片空檔與演員黃維德十指緊扣親密逛街的對比)。

三是為了個人形象,受制於離婚就代表失敗的、失愛的、悲情的刻版印象,故而選擇對外的謊言,以維護個人貫徹始終的人生勝利組形象。

在新聞的後續報導中,有所謂的知情友人跳出來質疑彭佳慧在婚姻仍持續之時,就已與其他男士約會戀愛;也就是還沒有辦妥離婚手續前,她就已悖離婚姻專一誓約,另行發展戀情。

這相關傳聞若屬實,確實有道德瑕疵。

其實,我們不談藝人的個人感情生活如何,我真心覺得很多為人父母者過於一廂情願,總以為在孩子面前維繫婚姻存在的假象,孩子們就能快樂成長、沒有煩憂的擁有幸福健全的身心。

老實說,除了三歲以下的孩子對於父母間的互動察覺力較不敏銳之外,大部份的小孩即使用餐時只是不停的滑手機,仍舊能從父母平日的互動、言語交談、肢體行為感受得到父母的感情好壞或感情濃度。只是絕大多數的孩子會選擇一種應對方式─那就是「既然你們選擇隱瞞感情已不在或是彼此痛惡的事實,只為了讓我們覺得家庭很幸福,那我們也不需要戳破你們的謊言,就讓你們的“苦心”看起來是有意義的,以免顯得我們小孩不知感恩,所以我們也只好佯裝成對你們的假裝毫不知情。」

父母(夫妻)往往忘了,不快樂的父母會養育出不快樂的孩子,所有細微的肢體動作、眉眼唇角的抖動、一抹一閃而逝的眼神、垃圾桶裡莫名其妙碎的亂七八糟的瓷盤瓷碗瓷杯,都是線索;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笨(或者該說是容易欺騙)。

你在婚姻裡不快樂,莫說另一半裝死視而不見,孩子與你面對面說話時,都能發覺你勉力的微笑。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淡淡憂傷和重重地不耐煩和無力感,孩子只是掙扎在要不要說破的抉擇裡。

很多想讓孩子保有幸福感,而對婚姻的存續說謊的家長,或許真該好好思考你與另一半是否繼續在一起的考量點--若受制於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是成就了你和另一半高尚無私的父母情操,實質上卻讓可憐的孩子在成就你們自己的同時,背負了極大的心裡陰影,甚至容易影響孩子未來與伴侶的相處模式和心理層面。

 

回到我為何說我不解彭佳慧的做法。既然決定結束婚姻、選擇不公布離婚的事實,為何又不懂得妥善處理與友人間的互動,不管是友人或是真戀情,在媒體前曝光之後,終究不得不出面公開承認離婚實情。

在深夜約會的新聞被報導之時,孩子最受傷的,是他們被迫面對兩個情境,一是「媽媽有外遇了嗎?」「原來爸爸媽媽已經離婚了?為什麼不告訴我們?」

姑且不論為人母者是否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但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受母親出軌的惡夢更甚於父母離婚的打擊。(這兩者的層次差異在對人性的信任度。)

記得幾年前我和綠手指某次紛爭嚴重到我堅決要離婚(幾年前的文章應有記錄,請恕我不再贅述),終於同意的綠手指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三個孩子召集過來,儘管當時我非常不諒解他的做法,但我得坦承他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

他對孩子說:「我們是一家人,所以一定要讓你們知道情況。媽媽因為某些原因非常堅持要跟我離婚,我是真的很愛她和你們,也不想看到她因為跟我在一起而這麼痛苦,所以我不得不同意她要離婚的要求。這件事不是你們的錯,請你們諒解,我跟媽媽離婚並不會改變我們對你們的愛。你們要記得,無論如何,我和媽媽還是一樣愛你們,永遠都不會改變,我們還是一家人,只是我跟媽媽不會在一起而已。」

孩子當時坐在家裡的餐廳哭,我坐在廚房哭著。(我和綠手指現在還在一起,在婚姻體制內。)

謊言並不會讓情況更好,孩子也不盡然會因為謊言而變得更健全。

有個事實是:孩子確實對父母離異很傷心,因為他們希望一切都是正常的;相愛的父母也是孩子出生以來第一個面對的”愛的模範”,所以孩子多半難以接受模範不再是模範。但是孩子最源頭的在意和擔憂,其實是恐懼、擔心導致父母離婚的錯是不是在他身上?父母離婚之後,他是否仍會被愛?他是否因此被遺棄?

孩子沒有安全感並非來自於父母是不是處於婚姻狀態,而是來自於有沒有感受到被愛、被關注。

所以,你可以因為個人形象而編織謊言,但為了所謂的保護孩子,還是免了吧!當你成就了完美父母與幸福家庭的形象時,其實也間接出賣了孩子的信任,這恐怕是你當初始料未及的吧?!

 

arrow
arrow

    墨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