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愛情  

一場愛情,有人陷入,有人離開。

若是陷入後沒有人離開,通常是兩廂情願的修成正果,得以共結連理。

但是,從來沒有人規定所有人預期的幸福和愛情,在婚姻後沒有人會繼續陷入另一場愛情,或是離開一場愛情。

我一直以為一向理智的她,並不會涉入婚後的某一場愛情;至少,她常對我表示不解--為什麼有人要傻的把自己的生活和婚姻搞得如此複雜。

她不是不屑,不是評判,而是在她的國度裡,所有與背叛、傷害有關的字眼和行徑,她都力圖維持中庸。

但那一天,我看到她在我面前說起某個人,竟然忍不住紅了眼眶、流下淚。

這一切的一切,也許該怪他傳給她煙花易冷那首歌詞裡的遺憾和該死的、浪漫的前世今生情結;當然,追溯到源頭,更該怪的是隨便一蒐就能盡露其底的網路和FB強大連結功能。

當四十幾歲的人,回首過去的前半生,發覺自己的人生居然還充斥著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想念、未完結的眷戀,這些個處於尷尬的往前看往後看,再也無啥好損失的族群,反而比一般人具有更衝動的勇敢,去彌補以前沒膽執著的某件事、某個人、某些等待。

而這些沒有完結的人事物和情感,在這一瞬間連接上了之後,那些曖曖內含光的波濤洶湧,終於有了理由和藉口一一去成就。

如果,妳於此時知曉有某個暗戀了妳三十幾年的男人,即使妳壓根記不得這個人,妳也湊巧是個記性極差的女人,蜂擁而至的文字關懷一而再再而三的堆疊,恐怕正是硬湊成一場愛情的開端。

任何一個使不了壞、當不了壞人的人,不小心身陷這場沒來由的長久痴迷,能夠有多少定力不為所動、不心軟絲毫?我沒有答案,因為我看到的是一個自認家庭和家人勝過一切的女人,哀哀在我面前哭泣,急切的尋求我的建議。

我們開始思考她究竟為何陷入這一場愛情。

「妳應該藉此省思,妳自認生命中最重要的什麼?」

「當然是我的家庭、我的親人。我不懂,愛什麼呢?到底有什麼好愛的?他為什麼要來招惹我,他為什麼就是放不下我呢?」

這些話多麼耳熟,來自於許多同樣向我探尋建議的女人。

倘若,我們以外遇作為一種結果的呈現,反推回去自己的人生,可想而知是人的生命或生活中所逐步形成的一種欠缺;這種欠缺,我稱之為空洞

並不是人生貧乏空洞的形容詞,而是具體的有個缺口或縫隙,且是可大可小;形成的原因其來有二:

一是,雖然很滿足妳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有一點點看不到、感受不到的幽微洞縫,是妳平常難以察覺的,有可能是過往人生裡太過平凡或順遂,而缺少激情期。二是,妳始終無法完全徹底的在妳的另一半面前做真實的自己,這可能是伴侶要求太高、過於嚴厲,給妳的相處壓力太大,或者是妳從不想面對與承認的伴侶對妳的愛遠勝過妳對他的愛。

所以,每個人會以不同形態來填補這個空洞,以物質花耗、以忙碌的工作、以爾虞我詐分散注意力、以一段又一段肉體情愛來瞞騙美好人生;『在不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精神層次的心靈相遇』,不過是其中一個填補的方式。

若是有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發燒是一種表徵,而不是疾病,它所透露出的訊息是身體某個器官、某個部位發炎,或是細菌、病毒感染;發燒只是呈現出生理的警訊,藉以提醒病人,身體已非平日的完好,必須加以修復、治療,光是一昧抑制溫度、服用退燒藥,並無多大的作用。

承上比喻,每一場婚後的愛情之所以發生,其實正如同發燒所傳達的警訊,它是在告知婚姻裡的夫或妻(事主),妳或你的婚姻、對另一半的感覺,在長久累積的隱忍、故作無事狀的常態下,已經產生一種病灶。

病灶的滋生,絕不是三兩天而成,往往是某些特殊的時刻,不斷反覆的因循苟且,那些表面上的平和與幸福,終究會在某天以一場愛情的出現,擊潰你和妳。

這並不見得是多數人外遇的主因,卻很可能是那些認份、善良、溫暖、慈愛的族群,在某天開始轉變為別人意料外的人的原因。

最弔詭的是,縱然妳想破了頭,努力地找尋自己的生命究竟出現什麼空洞,或是自承根本毫無欠缺,這些不足以成為出軌的理由時,妳仍然無法抗拒與克服,自己為何會因一場無端的愛情垂淚、傷懷、捨不得、放不下。

當這事件與『伴侶條件極佳、對妳非常摯愛、對妳無微不至的照顧,家庭完整又和樂』是完全無涉時,妳能做什麼?

「妳必須設立停損點,因為妳這輩子都不可能因為這個消失三十幾年的陌生男人,放棄妳原有的家庭和丈夫。他的出現和找尋妳,只是在成就他這輩子的夢想,一旦成就了,這整個過程中妳對他也再無虧欠。」

「我最怕的就是傷害了愛我的人,也怕傷害了愛他的人。」

「在這之前,妳最先傷害的是妳自己,罪惡感的折磨其實比背叛本身還可怕。我所說的停損點是,結局一定只有兩個,一是妳放棄家庭,和他在一起;另一個是妳狠下心徹底跟他斷絕往來,在妳丈夫毫不知情之前,把這場愛情結束掉。」

「我該怎麼辦?我就是捨不得啊!」

捨不得或許該歸咎於發燒後的後遺症,高燒不退、遲遲未加以處置與治療,痼疾是會復發的。話說捨不得,其實只要兩相比較,哪一個人離去讓妳最感歉疚與痛苦?答案應該立見分曉。

當四十幾歲的人再也沒有什麼好損失的了,妳是拼不過這樣的執著的,換言之,對方也不見得是真的犧牲掉什麼;縱使妳和他相約過:「並不是要有什麼結果。」

那些癡癡戀戀、戀愛中的愚蠢話語、令人感動到痛哭的舉動,也不過是像發燒附加而來的頭痛、虛弱無力、四肢疼痛而已。

所以,該藉由一場愛情看清的真相只有幾個:妳的生命有空洞嗎?婚姻的相處是不是有什麼妳一直不想去感受的壓力存在?放棄了目前現有的一切,妳能保證自己更幸福快樂嗎?妳是想藉著被狂戀的虛榮感,來支撐自己的存在價值嗎?妳是否只是因憐憫同情,產生了情感錯置的假象?

我始終不懂,總是有人萬分痛惡狂怒所謂的肉體出軌,殊不知危害最深的是肉體不觸碰的精神心靈相擁,後者才具有強大的破壞力;生理需求人人皆可滿足,但心靈交流對話卻不是任何人都能享有和取代。

假設一場愛情是構築在密集的、近身的文字和言語交談,那更是難以釐清真假的只是發高燒?還是形成一個無法根治的痼疾?

講來講去,那個設立停損的要在哪裡,其實從一開始就主導了人是由理性去看待一場愛情,或是以情感沉淪進去做為終結。

然,越是沒有勇氣去制定那個停損點,一場愛情越不可能結束,而後遺症也可能越大,大到再也不能回頭和治癒。

若妳真的還要問我,對方是基於什麼心態,能如此的義無反顧?我怎麼會知道呢!我只能以常理來判斷局勢,也就是說,有許多人之所以發了瘋的追逐找尋某人,究其底……

他是在成就與完結他上半輩子一直無法完成的夢寐以求。

所有的沈佳宜,都是因為距離感和從未真實擁有,而更顯得無瑕。

誰又知道,他身邊的人不是某個人的沈佳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愛情 夢寐以求 停損點
    全站熱搜

    墨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