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剛好跟朋友聊到『網路沒有真情』的事,朋友說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才是最好的辦法;某層面上,我知道她說的非常有道理。
友情十足真誠時,以文會友能遇到知音的比例相當高,兩人很自然就成為 “雖沒見過面,但非常相契”的朋友,這是真情,而且彼此可以包容諒解。
但放到愛情上呢?
不可諱言,有人藉由不一樣的管道網戀成功,進入真實世界中交往,最後締造良緣,這也是真情。
重點就是,永遠沒有人明確地在最初始時便知曉,這個從未謀面過的陌生人是善是惡?是真誠,還是另有所圖?單身的人網戀,互相欣賞自然又自在,儘管周遭親友可能有非議;萬一網戀的是已婚男女,又該怎麼辦?
忍不住想起王菲的這首歌--『不留』,淒美歸淒美,但回歸到現實面時,其實很不堪。
不管已婚者在網路上的感情是虛幻寄託,或是真心真意的執著,最終的結果幾乎都是“被愛的”那一方被撻伐。
當大家常說愛情沒有是非對錯之時,相對也忽略了愛情一旦被放諸在社會價值和輿論道德下,全部都經不起人性的考驗,必須被迫接受對錯的評論和檢視。
無論是主動、被動,愛與被愛、愛與不愛,終究要承受同樣的傷和抨擊,已婚者尤甚之,那是不分愛的層次、類別、境界,一竿子被打翻落水的罪。
不管是精神、肉體,不管年齡差異,異性之間的分際、已婚與否,往往是最恐怖的原罪。
有人熱衷紅粉知己,有人不屑紅粉知己,有人質疑紅粉知己存著什麼心,若由友情跨越到愛情裡,勢必也得背負這些議論,不管妳要或不要。
我和朋友所探討的正是,這些奮不顧身的尋求,只是為了圓一場夢?還是自我感覺良好?是因為身邊的伴侶無法滿足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必須在網路上尋找?或是內心存在的情感就是抑制不了?
人的自由意識總是最難以控制的,縱使不明說,身邊每日相處的伴侶絕對能非常輕易的從文字、眼神、舉止、心情發現端倪;設身處地說難不難,說簡單卻也難做到。
發生這種情況,只怕常是各執一詞,有理說不清,跳到黃河也洗不清的難解,有罪的是誰?誰又勾引了誰?什麼是拒絕,什麼又是接受?當認知不同時,一追究下來,往往是外來者要扛所有的罪責,縱使外來者始終存有同理心的體諒亦然。
愛確實沒有罪、沒有對錯,我絕對認同,但我也同樣說過好幾次:“牽動愛其中的善惡與是非的,永遠是複雜的人心與人性。”
感情的對應和不對應之間,具有非常弔詭的模糊地帶,哪管有沒有期待過完美的結果,或者是否有確實侵佔之實;當感情具體的落實為文字變成證據時,只會剩下結局,而沒有過程。
或許這就是許多人要說:『把情感、欣賞、愛慕放在心底就好。』『要潔身自愛。』
界線、分寸的差別正在於,腦中意識是自由的,就好像動心、動情無妨,但真“動作”了,不再是“想歸想”,而是明確“怎麼樣了”的執行,就會被訴諸成罪狀。
如果,言語、文字記錄下來一切,又能說服誰來相信誰?
某些人會評論一句:『一個巴掌拍不響』。是啊!多數人都這麼想,但很少人會去真正研究這巴掌原本是拍在哪裡?又是為何而拍?大家只聽到巴掌響,便急著數落是誰製造了聲響。
勾引人夫、人妻的罪名是極端泛道德化的說法,卻如此現實;而你有沒有能力在第一時間和最終,盡自己所能的一切保護那個被你愛上的人?
倘若真的愛上了網路裡的某個人,不需要為了一己之私害了對方,尤其是你的愛所附加而來的羞辱、傷痛、指責,絕對不是你回歸家庭、修補婚姻之後就會結束的。
我並不是個沒事就把大道理放諸感情上的八股老夫子,也不是只為道德和責任而擁護婚姻的人,基本上我更傾向於真愛擁護者;重點是,當你跨出第一步,在婚姻外對某人產生愛情時,請先釐清自己要的是什麼?請先弄清楚你的真愛是什麼?
在網路裡隨著心支配大腦時,賠上的通常不是自己的婚姻,而是你愛上的那個人必須承擔“被你愛”的風險、屈辱和撇不掉的麻煩指控。
你能奢求配偶體諒你的愛慕和欣賞嗎?你能阻止配偶不臭罵、詛咒你愛上的人嗎?你可曾想過自身的盲目,造成對方被無地放矢的劇痛與陰影,有可能會跟隨對方許多年嗎?
真相是什麼?最後你只能選擇埋在心底,以保全自己的婚姻,不是嗎?
而對方呢,只不過是你“老夫聊發少年狂”之瘋狂愛戀下的犧牲品而已。
101.01.01 pm5:46
◎“老夫聊發少年狂”語出自蘇軾【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掣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照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