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媽媽屢次善意的提醒,『誠實才是減低傷害的好辦法,以免對方懷有過大的期待,最後釀成更大的問題。』


『有時,給別人期待不是慈悲,反而是殘忍。那是種不想當壞人的私心所致,但通常會更傷害人。』


於是,隱忍了好幾個月,心地柔軟的他終於坦誠告訴那個女孩,他雖然喜歡她,但並無法給予她所需要的相對感情。


可笑的是,所有涉入感情的人幾乎都知道『愛是不能勉強』的定律,當親身經歷這個悲慘情境時,仍不免懷有怨恨、不解和無法體諒。尤其是扮演那個被拒絕的角色時,過多的期待反而成為最可怕的殺手。


一般人總以為(或該說一廂情願的盼望),只要有恆心的付出愛,對方必然會被感動而接受這份感情;或者是,在同樣的思慮下,人心裡存有幻想、憧憬,沒有人願意承認一切的美好都是自行想像而來。


為什麼不接受妳的愛?


其實只是很單純的缺乏心動、義無反顧的感受,而非是妳不夠好、不夠完美,或是配不上對方。愛情裡的優勝劣敗,在許多時刻或許出自於先來後到,或許出自於責任義務,然在最初始的時節裡,所謂的優勝劣敗,簡單的僅有電光火石的那一刻


當人誤以為日久生情的通論,在任何一對伴侶之間都能成立時,那種盲目的期待必然也隨之產生。


但,妳願意接受一份因同情而牽扯不清的情感嗎?短暫的同情和鄉愿又是否真能長久持續下去?


 


文章最前面的男孩坦誠訴說之後,繼之而來的當然是女孩的埋怨和酸諷。加上男孩的妹妹也認識女孩,倆人私下幾句對談後,女孩返頭向男孩說了更多難聽的話,還說自己喝了酒、買了一堆安眠藥;男孩因此感到痛苦、焦慮。


也許,我們可以這麼說,當我們試著拒絕別人不切實際的期待與感情時,我們也得有心理準備----對方無法接受和面對,且有過度的情緒反彈。


無論該不該承受,早在與對方相遇、對方對我們產生感情時,已經存在著被動的傷害。沒有人規定誰一定會愛上誰,也沒有人規定誰愛上我們,我們也必然會愛誰,因此那些不得不受的情結,在這整個過程裡,絕對會隨時出現。


一時心軟給了對方機會,暫時的和平往往會帶來後續加倍的解釋、賠罪。


『對不起!愛是不能勉強的……』縱使理智上知曉,提前告知才是真正的仁慈,那麼為何許多被拒絕的人,看不到這層同理心的體貼呢?


他不想耽誤妳的未來、不想讓妳錯失更可能擁有的好人與幸福,他不想讓妳持續的付出,甚至清楚理解自己不可能給予妳同等的愛,那是種為妳設想的良善;但妳目前能見的僅是他的無義和絕情。


有多少人說著:「我不求你一樣愛我,只要你肯接受我的愛。」


我們究其內裡的真正含意,也不過是個人的私心,妳依然枉顧了對方真正的意願;畢竟在被愛的同時,愛情的道德良知並不允許被愛者承擔非出於自願的佔有。


別說年輕的孩子,連很多大人都做不到理智與情感的劃分,當每個人都只想著自己想要的,有誰會去設想對方想要的


關於情感,我常覺感慨的很大一部份是----若我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看待感情,我們也不過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人。


然而,真正的愛難道僅是以自我認定的方式去愛,而不顧慮對方真實的感受嗎?倘若愛只是如此單純的存在著,我們任何人都能很自豪的說:『我們懂得愛人。』


事實上,最難以抵達的高規格愛情,是人能跳脫單一的自我需求,以對方的立場來看待感情的存續。可是,這個理論又與前述相違背,於是有人被愛的不敢拒絕、默然接受、失去自我。


撇開良善、體貼、諒解、寬容的部份,兩廂情願的愛才可能持續存在,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感受,而不是只有一方不斷的付出給予或隱忍;越是失衡的關係,越難以抵達最完善的目標。


如果我們都能有個認知--『強摘的果子不甜。』那麼,無關勉強與否,無關愛或不愛,當妳見到一個妳所深愛的人,竟然因為妳的愛而為難、痛苦、深受其擾、不知該如何……


妳忍心嗎?


若妳知曉妳的深愛只是給了對方這樣的困擾,妳的義無反顧和堅定,是否真如妳原先設想的有價值和意義?


無論如何,不對等的關係始終是感情裡必須面對的課題,妳可以放棄,也可以繼續保持糾纏到有個結果。


但是,沒有人能保證勉強而來的愛,會是妳要的那個美好結果。


 


 


 


◎其實,我也很想說:『請不要因為寂寞而去愛。』


    因為寂寞而愛,只能暫時取得溫暖和寄託,當無法獲得同等的愛和關懷時,除了發洩情緒、怨天怨地怨人之外,你只會更感寂寞和孤單。


當人因寂寞而愛,可以想見那個被愛的對象,所有的可愛與合適度,是更為空泛的憑藉著自我想像而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墨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