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支持  

 

隨著年齡越來越長,我也愈加認為能獲得支持比得到認同重要

記得剛進入部落格的初期,約莫是六年多前在無名小站申請一個專門放短篇小說的網誌,一邊當家庭主婦帶女兒和小兒子,一邊幻想自己的創作能被出版社發掘。那兩年被家務纏身,更新有限、互動拜訪瀏覽根本沒有,這網誌的作用純粹是偶而登入孤芳自賞一番。

到了民國99年,大兒子升國一、女兒念小一、小兒子念幼稚園大班,白天的時間屬於我自己,再加上綠手指在雅虎埋首寫詩,催化了我重拾寫作、畫畫小插圖的興趣。

說實話,在部落格除了分享記錄之外,做一個部落客多少有自戀展現自我的成份在(或該說是給自己自信再尋求溫暖)。雖然有許多人把部落格當作交流情誼、拓展人際,甚至是尋覓痴男曠女、一拍即合的另類管道……但我滿腦子只想從寫作裡得到認同和共鳴。

身為一個生性有些隱性孤僻的人,即便外在看來熱情友善,我內心總是存在著不想讓人輕易獲知的孤單。這種孤單存在感,說穿了也不過是一種把自己托高睥睨人世的假想而已。

隨著時序推進,遇到各式各樣的格友、千奇百怪的話語與思想邏輯、類型迥異的文字之後,終於體認到我僅是小小滄海一粟,沒什麼了不得;就算狗運上了幾次精選,卻更覺自我能力不足和空乏。然後,我在部落格裡又隨著大大小小的事,上演了幾次逃亡。

當成秘密花園只是好聽,比狡兔還給力的數窟,在多數時刻裡只是想證明自己能找到完全認同我(和我的文字、思想)的人。躲到這裡、回到那裡的時光終於在雅虎停止服務之後終止了一切。

人老了,經不起搬遷的辛勞和裝假的可笑,做自己沒有這麼難,能不能得到認同、會不會再被窺伺、要不要再應付別人的心機算計,已經不是老腦袋裡想花時間去思考和對付的問題了。於是,第一個雅虎舊格的舊文就直接全部轉放在隨意窩,第四個家則整個移居痞客邦繼續寫……

一個人在網路上能有幾個假身份?我猜是無數個吧,只有自己清楚真正的自己是誰,別人猜來猜去的胡亂揭穿和聯想,或是自以為可以躲過誰的窺探,也是自欺欺人的一時。其實誠如一位我十分敬重的蕭大哥所言,molly式風格的文字走到哪裡都能一眼瞧出來。

以前總以為要得到認同是件天大難事,尤其是我腦袋裡正反辯證的模式,總費勁的想讓認同的人共同探討些什麼。這過程裡的取暖與給予溫暖,看起來似乎虛無,卻令我得到許多真實世界中難遇的知心快樂。

一路耕耘最大的收穫從不是創作贏得什麼極大的讚賞,而是獲得無論喜怒哀樂都在我身後用力支持的雙手。

因此,我從不覺得網路世界處處都是虛假、別有目的;我的知音從來不會批判我的任何想法,她清楚知曉所有我不能告訴綠手指、姊姊們和孩子們的心事,她也許不能次次都給予建議,但她給我的支持擁抱和聆聽的用心,卻不遜於所有愛我的人。

在無形的手相互簇擁至今,我甚至覺得即使從未見過面也不再是一個遺憾。我們各自告訴自己的家人,如果某一天我們其中一人不幸離世,家人無論如何都要透過電話、line來轉知對方。

如果有人再問女人的友誼到底是什麼?我會說:『從未出現較勁的小心眼,真心愛著、接納著對方所有的好與不好,絕對可能存在於兩個女人之間。』

 

認同和支持究竟有何不同呢?

我試著把認同界定為:思想和行為的認定接受,這無涉兩人情誼,在陌生人之間也可能出現。

我們看到彩虹飄揚,縱然不是同性戀族群也樂於看到世俗規範的大躍進,這是支持,不見得需要認同同性戀者。(可惜在政治立場上很難有這樣的演化結果。)

支持則是出於一種“尊重與自我不同的部份”,即使你不完全認同對方的想法,但你仍舊會緣於心中的慈悲、憐憫、欣賞和愛,給予絕大的支持。例如我和孩子、綠手指、知音、姊姊之間的關連。

最難得的是,支持對方的前提是--絕不會帶有任何批評的心態。

沒有條件的支持對方所做的決定,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以一般人性在遇到事件發生的時刻,不攬到跟自己有關的邊上,首先就是個難以預測的狀況;當你能撇開掺和的角色,無論是以主觀、客觀的角度來支持協助,皆是不易的境界。

以我自己為例,綠手指支持我待業追求理想並不像眾人想的輕鬆明確,他得背負家裡經濟的重擔,並兼顧我心裡的感受,持續鼓舞我。當我沒有工作一天,我們家庭就多負債一天,事事樣樣的支出並不會因此而減少。

這份支持其中具備的不單是愛,而有更多充份的包容和願意做我堅持理念的後盾的慨然,完全捨棄與他有關、他必須多承擔的枝節。重點更在於--綠手指其實並未完全認同我某些態度、觀點和行為;連我自問自己,都不見得能做到如同他對我的支持的支持他。

支持具有背後更深層的意義--對方肯定你的存在價值

仔細想想,當我們不斷的尋覓誰誰誰能認同我們、欣賞喜愛我們的同時,支持更難以在一般情境裡出現。有些妻子埋怨丈夫錢賺的不多,卻不肯一同為開源節流努力;有的丈夫嫌棄妻子不夠美麗,錢袋吝於支持妻子造美計劃,卻轉而投資小三所有物慾;有些朋友認同你的成功,當初卻不見得真誠支持你的奮鬥,甚至曾喝涼水說涼話;有些友好則是表面認同,暗暗不懷好意伺機見縫插針。

我家大兒子這幾年始終對於難以找到認同他的人感到沮喪難過(他渴望獲得無話不談的知己朋友),他也拼命想盡一切可能,雕塑自己的言行舉止以符合別人對他的期待。

我跟兒子說,在人世中想獲得認同雖然如此之難,或許走過漫長的路之後,他將會發現能如同家人一般無條件和目的的支持,才是最為可貴和深刻的。

前陣子發表了『原生家庭的罪與罰』後,有位認識已久的格友私訊我:『讀完妳這篇,我心裡是難過的。不是妳的遭遇,而是妳把自己活的像受害者。』內心雖感謝她願意對我說真話,不過當我看見這段話的第一個反應是錯愕和受傷;這也許是事實,但也無疑是一個非常殘忍的解讀和評論。

我平心靜氣地反省思考我是不是讓自己活的像受害者;我也知道她絕對是出於關懷和善意說出她的看法。(對不起~~請別誤會,我不是藉此批評,而是引為例子來表達人際間容易因為認知不同而讓距離拉得更遠。)

然而,我也更為理解,許多人看待事情(別人)時之所以無法提供支持,源自於主觀性的未產生認同。

我們時常會在某些朋友說出頹喪、自嘲、遭遇不公平對待的話時,誤以為他總是充滿負面思考的抱怨,因此易以自我的觀點來解讀判斷話語的正向與負向,既缺乏認同,也給予不了支持。甚而未察覺到就算每個人所經歷的事件完全相同,但每個人性格和內心思維的不同,其所承受的壓力和情結(是否受害?)自也迥異。

當每個人起因點、本質不同時,造就出來的灰是一時或一世的陰影,並不是旁觀者能全數看透理解的;倘若以自身的經歷作法來分析,難免會有類似以下的言論:

『我跟妳一樣曾怎麼樣怎麼樣,但我也沒有像妳怎麼樣怎麼樣……

『我早就跟妳說過了,妳偏偏不聽……吃了虧要怪誰?怪妳自己吧。』

『人的性格決定了命運,妳現在會這樣還不就是妳自己怎樣怎樣……

假設這些邏輯都是成立的話,我們是否想過適者生存的法則註定是要淘汰弱者嗎?還是在淘汰心地特別柔軟的人?因為此類人很可能期盼世界大同,卻在一個遲疑間就被撲殺了,而非牠本質體弱哀怨。

我絕對相信贊同檢討改變、正向思考帶來的力量;我也喜歡光明燦爛、被愛、被感動、被憐惜。或許下一次,當我們遇上了對悲傷過往還無法釋懷、對自我產生質疑的朋友時,能不能暫時撇開正氣的論點、自己的歷程,先試著以同理心去體會對方的心境,不要急著下註解……

畢竟,我們並不是當事者,絕不可能透徹知悉對方的經歷引來的苦痛是否只是如表面上傳達的淺薄。在心底深層的餘悸,並不是有相同遭遇的人就必定能感同身受。

我也相信這世界有一部份看來跟我一樣悲觀的人,並不是在自憐與抱怨,而是藉由書寫和說話的過程宣洩,以及想透過反芻獲得--『即使不被認同,也能被支持和鼓舞。』

一個思想成熟、心智健全的成年人當然有能力給予自己力量,而後越挫越勇;如果我們回過頭,發現自己並不孤單,有一個或數個始終不離不棄、不價值判斷的人在身後支持著,這樣的笑容絕不會是一時的。

在這種時候,我們或許看起來孤獨,但是絕不寂寞。

 

 

◎圖片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當即移除,感謝!

◎我的題外話註解:不知道有沒有人的想法跟我類似--『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句話其實很是殘酷的先行直接分類了優勝劣敗。

 我始終覺得,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夠殘忍,而是他夠大度和寬容。寬容不同的人,然後給予不同的人不同的援助;並不是擊敗對手,祈求對方成為手下敗將,而是以融合尊重的態度試著與之相處;並不是以克服挑戰來彰顯自己的能耐,而是以解決問題的智力來度過困難。

 

arrow
arrow

    墨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