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從不知道我們可以擁有什麼。


就好像出生那一刻,我們必須不得已的哭泣,許多人揣測著嬰孩之所以啼哭,是因為知道人世的艱辛、苦痛與殘忍,因此投胎於世,不禁要為自己的一生所悲鳴。


那是近似悲憐的解釋,在醫學上,強迫嬰兒放聲大哭的必須性,僅是讓小baby脫離母體後,開始以自己的肺大量吸入空氣,以防呼吸窘迫無法存活。


同樣的事,一是為生一是為看見往後的路而嘆息。


有這麼多人告訴我們,不管是專家學者、智者、先知、大文豪,上至領導人、老師、父母或主管,下至我們閱讀過的書本、同儕和伴侶,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想見證和宣達人生的璀璨或貧乏,但從沒有任何人可以確定----我們能具體擁有些什麼。


包括那些勵志的文章、人生教戰手冊,往往只是告訴我們,該如何去盡力、爭取,該如何放棄、捨得,該照本宣科的往成功之路邁進,我們便能達到我們想要的境地與成就。


然而,那依然不保證用了十分力與一分力的人,可以相同抵達擁有的終點。


我們唯一相同的是----出生和死亡,連性別都因翻雲覆雨的過程裡,是平淡或熱烈,而被xy的基因所決定。


在衝破母體的那一瞬間,母親被疼痛煎熬,使勁的將孩子壓迫出產道。如果這一刻兵荒馬亂的陣仗,痛苦和喜悅交加的歷程,都不能教人更懂得尊重生命,不知道哪件事才能讓人更理解生命的本質不是被摧毀,而是需要從磨難中得到。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某某某可以這樣,我卻不行?』『為什麼某某某如此,我卻這麼倒楣?』『她()為什麼這樣對我,讓我這麼痛苦,我卻什麼都做不了?』


記得我三姊跟我說過的話,她說:『每個人人生的好與壞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負責與不負責;被討厭或受歡迎,在除去出生背景、環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自己都要負一半的責任。』


可是,光是不斷累積並一再承認自己的錯誤,類責任感的因應上述的說法,又能幫助我們多少?


通常只惦記自己失去什麼的人,多半不會想到自己曾擁有過的,或是正擁有著的;就像我們從不知道,或許失去也是種好事。


我們從不知道我們會遇到何人,遇到何事,那些妄加想像、穿鑿附會的因緣,也許在某方面具有其關連性,若為真,也終究是要在此生去了結失去和擁有的關係。


即使我能為你分析評論出所有為什麼某某某如此,你卻如此倒楣的推論或因果,你是否能承受種種跡象顯示的結論?那就是在從不知道中,你做了某些你自認無誤的決策,後續引發的就是你卻如此倒楣


若果,所有的責任都能推卸給其他從不知道的人,我們是否會因此活得更自在和快樂?答案仍然是不能。


但是,在從不知道中,我們可以做些我們已經知道的事,避免愚蠢的步伐、過度的情緒擴張、減低衝動的選擇,然後欣然接受判斷失準的失敗。


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寫這樣一篇文,當周遭充斥著好與壞的言論、舉止,當感受到正義與邪惡的失衡,當觀察到許多人性,盡是挑撿出口不動手的輕鬆活時,我總忍不住揣想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找到自我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我們可以面對別人的時候,我們不見得可以真實的面對自己。


某層面來說,隨波逐流不盡然是壞事,積極籌劃想擁有什麼也不可憎。重點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那些從不知道的部份,帶領著我們去探索人生時,我們可不可能把被動轉換為主動?可不可能在被動的狀況裡,學習到一種即使勉強妥協,也不會抱恨埋怨的心態?


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好人與壞人的差異越來越小,是非對錯再也難以評比時,我會有種惶恐,那些我們從不知道的事……


會不會從此只是個驅使掠奪、製造爭端、讓羨慕與嫉妒滿佈於世的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墨霏 的頭像
    墨霏

    沉靜的黑灰白

    墨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