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誠如維吉妮亞吳爾芙所做的一個結論:『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其實撇開寫作這個部份,女人必須有她自己的一點收入及獨立的房間,卻是最值得女性參考的。

不管是生活,或是更等而下之只求糊口的生存,女人的一生最怕是卑微的依附,只是許多女人無此自覺。

也許是因為受到傳統社會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制約,即便是許多女性已能夠在各行各業擁有一席權威之地的現代,仍舊有部份女性喜歡且習慣以丈夫、家庭、孩子為重。也因此,部份女性在步入婚姻之後,會選擇專職照顧家庭,放棄了原有的工作。

我也曾經歷十年家庭主婦的生涯,主婦的忙碌並非一般人所能想見,常是一大早起床做完早餐、送孩子上學後,就開始一整天馬不停蹄的行程。孩子還小時,每天掃地拖地打掃一番絕對是重頭戲(尤其是幼兒半歲大至二歲之間的爬行學步期和口腔期),熬煮副食品、母奶與配方奶交替補充、哄孩子、整理玩具家務,採購家裡大小雜物,往往占據了白天的光陰。

到了夜晚,面對的大陣仗是晚餐、打掃、幫孩子洗澡、陪寫功課閱讀、睡前故事時間。通常哄孩子入睡後,自己早已一身疲憊,連說話都懶。

而職業婦女的生涯若處在孩子上小學後,可稍減少的時間是不必再幫孩子洗澡、唸睡前故事,掃地拖地則可改成一週一次而非每天一兩次。

等到孩子離巢的空巢期到來時,倘若一位主婦缺乏了自身的嗜好、興趣,一旦主要被照顧的角色孩子被抽離了原有習慣的生活圈裡,主婦們的悵然在短時間內很難彌補過來。

當人從一個被需要的的角色,轉變成為偶而輔助的角色之時,所謂的生活重心頓失,必須倚靠其他更多的自信心來挽回對自己人生、自我存在感的堅定。有時,身邊的伴侶在功成名就的鼎峰,某些已情淡愛弛的丈夫很可能也趁機有了驛動的心而感情出走。

如果,女人在半輩子的時光裡,皆以孩子、丈夫、家庭為重心,可想而知,她所期待的幸福溫暖會在這個階段面臨了重大的挫折沮喪。

有的女人在面臨空巢期,是自己想要圓過去的情愛美夢而出軌,為追求真愛的談離婚,卻因長期沒有屬於自己的經濟來源,必須厚著臉皮跟丈夫索討贍養費。以一般世俗觀感而言,此舉想必令大部份人士匪夷所思。

若以吳爾芙那段話來套用拆解,女人要保有自己的存在價值,不僅於培養自己的興趣專長,擁有自己的空間;更需要具備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如此才不需要進退維谷,將自己生存、喜愛的權利拱手讓出。

我不贊成女人當家庭主婦嗎?並不,回首孩子的幼兒期我仍會慶幸自己選擇專職主婦,陪孩子度過最需要關愛來奠定人生基礎的時期。當孩子步入小學,我舉雙手贊成女人重返職場。

有一部份沒有謀生能力的女人,縱使丈夫在所有人眼中都惡貫滿盈仍不敢離婚,即是擔憂離婚後生活無依。不諱言的是,婚姻在某程度上是現實的,很多婚姻在初始你濃我濃,家裡的錢是共有的,一旦雙方撕破臉,丈夫的錢就永遠都是丈夫的;無論妳是被背叛還是背叛的那一個,具備獨立自主的經濟能力才可能不受控於金錢,做出最有益自己的選擇。

不管是不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選擇家庭為重心的理由不一,有人是不適應職場而寧可以孩子為主,有人則是認定孩子是生命傳承的意義所在。但上述之二的為他人設想過頭的結果,會不會讓女人到了最後的最後,猛然驚覺自己什麼都沒有?

身為母親習於以孩子的依存需要為最大服務宗旨,無論如何都將自己的需求退守到背後;身為妻子,也可能總以丈夫的言論為言論,在外在內只求給足丈夫面子與存在價值。

不知道是否有人想過,在內心底層被傳統好妻好母的潛意識規範而掩蓋的自我,誰能判斷不會有覺醒的一日?

工作和興趣專長是寄託、是能力證明、排遣無聊之用、創造個人成就感,也是收入來源;而房間則可演化為女人自己的空間和自由(無論是有形或無形)

女人有權利讓自己到達馬斯洛人類需求金字塔的頂端自我實現,非僅是為了被丈夫、孩子、家庭需要來印證存在價值。

我們可以揣想上一代的女性隱忍包容默不作聲的內心,其幽微之處常是以言語表達也不完全;也可以揣想不少現代婦女何以不斷忍受家暴、丈夫背叛、喪失自我,仍然不敢輕言放棄一段不堪的婚姻。

存在感的建立並不容易,我們都可能因為群聚生活而導致從旁人身上來獲得自己存在的成就;然而,若我們確實將自己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享有為自己而活的權利、具有活著就精采的實力,並不違和。

當然,這或許弔詭的跟我們是否自私產生了一種衝突性。但,捫心自問,無上限的奉獻一切來表達愛,與愛人前要先好好愛自己的差異性在哪裡呢?無上限的奉獻可能是沒有終點的,愛不見得非要具體化為食衣住行的關照,更多是來自心靈關愛的給予重視。(你的腦袋中或許可以想起某些人的母親在晚年很喜歡叨絮自己一生為子女犧牲奉獻,結果換來滿身病痛、子女不孝不反饋的言論。---這又是另一個議題了,妳的犧牲究竟是自願還是非自願?是被強迫、被傳統社會觀念勉強而來的?)

換個立場說,奉獻給予若是含帶嗔怨遺憾的,顯然就不是這麼純然高尚可敬。自愛而後愛人的想法,或許更適用於現今的生態,一個女人俱足自信光輝,她所帶給旁人的親近、關愛、熱切、幸福,必然更有珍貴的激勵作用。

愛自己不代表捨棄別人的需求,也不等於枉顧傳統社會的規範。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在人生中體悟到----當一個人懂得愛自己(自我滿足需求),也能有更多更大的力量來愛人。

兩者兼具的人生不啻是自我完善的一種境界。

 

 

 

◎附帶一提:維吉妮亞吳爾芙是因自殺離世,她的一生深受憂鬱症所苦,起因於孩提時代父母親、哥哥與同父異母的姐姐陸續死亡,並受到同父異母的兄長性侵犯,再加上後續寫作與丈夫產生嚴重的政治立場分歧所帶來的壓力。

因長期受疾病折磨無法擺脫,吳爾芙也不忍心再讓丈夫為其死守在病榻邊。

吳爾芙的寫作與諸多和平主義、女權主義的思想為她自我實現的成就;但,出生於1882年的吳爾芙,也同樣無法抗衡在每個時代中賦予女性的宿命和壓力,亦無法具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人生的冷酷。

 

arrow
arrow

    墨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